丹道修行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14|回复: 0

五篇灵文

[复制链接]

241

主题

242

帖子

1460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1460
发表于 2024-1-28 11:12:54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斯文乃金丹之至宝,

非其人而不可传也。



上根上器,大德之子,

得遇此书,修仙之正路耳!



以三宝为基,外三宝不漏,内三宝自合也。



先天若无后天,何以招摄?

后天不得先天,岂能变通?

此乃无中生有,有中生无。

无因有激之而成象;

有因无感之而通灵,

先后二天之气,如谷之应声。



玉液章第一

神不离气,气不离神,

呼吸往来,归乎一源,

不可着体,不可运用,

委志虚无,寂然常照。

身心无为,而神气自然有所为。

犹天地无为,万物自然化育。



产药章第二

神守坤宫,真火自来。

坤宫乃产药川源,阴阳交媾之处。

若不得真火煅炼,则金水混融;

若不行专心致志,则阳火散漫,

大药终不能生,先天何由而得?



煅炼之久,水见火则自然化为一气,

熏蒸上腾,呼吸搬运,周流不息,

真精自此而生,元气胚胎于此。



呼吸相合,脉住气停,静而生定,

大定之中,先天一气,自虚无中而来。

是以先天母气,而伏后天子气,

顺其自然,不可欲速,先天自发也。



混沌之初,天地未判,

玄黄相杂,时至气化,定中生动。

只这动处,方知造化,

若有一物,或明或隐,不内不外。



此是大药始萌,不可遽采之。

若有一毫念起,天真遂丧矣!



采药章第三

神守干宫,真气自归。

干宫乃造化之源,生身受气之初。

知之修炼,谓之圣人。



始则凝神于坤,煅炼阴精,

化为阳气,熏蒸上腾,

河车搬运,周流不息。



次则凝神于干,渐炼渐凝,渐聚渐结,

结成一颗玄珠,大如黍米,恒在目前,

一得永得,先天虚无真气,自然归之。



待其

铅光闪烁,如月之象;

汞气飞扬,如日之象,

日月交合一处,

一点灵光,圆陀陀,光烁烁,

照耀上下,内真外应。



先天之气,自虚无中而来,

是以母气,而伏子气,自然感合。造化之妙,药从外来,非假存想。



初炼丹时,便向水中求之,

终落顽空,毕竟无成。

须以我之真气,而感天地之至精,

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,推之自得。



得药章第四



神守玄宫,意迎牝府,神意相合,先天自得。恍恍惚惚,杳杳冥冥,一点红光,闪入下元,己之真气,翕然凑合,阴乃抱阳,阳乃激阴,至精发现,海泛浪涌。



自太玄关升入泥丸,化为金液,

吞入腹内,香甜清爽,万孔生春,遍体生光,至此乃乾坤交媾,一得永得之妙,

全在防危虑险,即当牢封固闭,

勿令渗漏,以便温养。



四候别有妙用之法,为前半月之象,

半轮明月之内,有龙吟虎啸之声,

要虑险防危之妙用也。



仙胎已成之后,月到十八,

一阴巽方,守城野战之妙用也。

次炼二阴,下弦二十三,

艮地洗心沐浴之妙用也。



炼尽三阴,阳神出现,堤防固济之妙用也。

此名前三三,后三三,

四候之妙用,二侯得药之理也。

神守玄宫,意迎牝府,

此二句是采药之口诀,

当其玄宫之中,至精发生,

真铅之气,发现一轮明月之象;

真汞之火,发现一轮红日之家,



日月之中,各发金花二朵,

壮如丹山,金红赤色,斯时正不老不嫩,

急急采取。



何采何取?

诀曰:「只是意迎牝府。」

任其自然,

杳杳冥冥,恍恍惚惚,

一点红光,闪入下元,

交会真阴,阴乃翕然凑合。



阴乃激阳,阳乃抱阴,

阴阳激发,海浪泛涌。

自太玄关至尾闾夹脊,

过玉枕化为金液琼浆,

吞入腹内,香甜清爽,

耳听鼓声,万籁雷鸣,

钧天妙乐,非琴非瑟,非笛非箫,

别是一般妙音,

似寒泉漱玉,似金盘摇空,

似秋蝉拽绪,似风鼓青松,

非常之异。琳琅振响。

有群鸦齐噪之声,众鸟频伽之韵。

口涵目惊,心欢意悦,

诚为极乐之邦,实乃天宫妙境。



尘寰俗客,如瞽如聋。

身心清静,百关和畅,

万孔生春,遍体生出万道霞光,

现一圆光,内有婴儿之象,乃阳神出象也。

全在防危虑险,不可远离。



温养章第五

神守黄房,金胎自成。黄房乃干之下坤之上,

规中之妙。十二时中,念兹在兹,含光藏耀。行住坐卧,绵绵若存,如鸡抱卵,如龙养珠。抱元守一,先天元神元气,

刻刻相合,渐渐相化。

但安神息,不运火而火自运,

百日功灵,十月胎圆,阴魄自化,阳神出现。千日之后,温养火足,剥尽群阴,体变纯阳,婴儿现象,身内有身,形如烟霞,神同太虚。隐则形同于神,显则神同于气。

步日月而无影,贯金石而无碍。

温养三年之后,婴儿老成,不可远离。



直至九年,与太虚同体,

形神俱妙,与道合真。

天地山川,有时崩坏,

惟吾道体,浩劫长存。

潜伏人间,积功立行,

提挈天地,把握阴阳,

所以阴阳不能陶铸也。

天仙之道,斯乃毕矣!



规中之妙,以神守之。黄房之中,一意不散。十二时中,念兹在兹,含光藏耀,敛视收听,绵绵若存,不可须臾离也。

如鸡抱卵,如龙养珠。

龙养项下之珠,心意不忘,

精神感化,其珠有光,生光既久,珠成小龙,飞腾太空,或收或放,时人见之,是龙之象,乃龙之神也。

神全变化,兴云致雨,脱骨飞腾,是谓神龙。所以能大能小,可潜可显。

动则裂泰山发洪浪,兴云起雾,掣电轰雷。

静则隐藏渊泉,是阳灵之物。





金丹之道,学天仙者,亦如此理也。

初则抱元守一,养先天黍米,元神妙珠。



度人经云:“元始天尊悬一宝珠,去地五丈,于空悬之中,万圣千真从珠口中出,渤渤然后从珠口中入。”



存养之久,自然元神黍米,

劫劫相会,渐渐相化,新月娥眉。

坎而半轮上弦,渐至满月之圆。

自有金光发现,日月合璧,

铅汞相投,结成仙胎。

温养三年,婴儿老成。

直至九年,功圆行满,阴滓尽消。



一神可化百神万神,形神俱妙,出有入无,

炼神与太虚同体,返乎无极之真道,

合乎元始之妙境。

观天地在玄妙中,如太仓一粒黍,

太虚一片云耳!

有何五行拘系也?

有何阴阳变化也?

于斯天地由吾提挈,阴阳由吾把握,

永无终始,浩劫长存,与道合真,

神哉!神哉!

夫最上者清静无为天仙大乘丹道﹐
以太虚为鼎﹐太极为鼎炉﹐清静为妙用﹐
无为为丹基﹐性命为铅汞﹐定慧为水火﹐
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﹐
以无忘无助为火候﹐
洗心涤虑为沐浴﹐
存神定息为固济﹐戒定慧为三要﹐
先天之中为玄关﹐明心为应验﹐见性为凝结﹐
三元混合为圣胎﹐打成一片为丹成﹐
身外有身为脱胎﹐打破虚空为了当。
此最上一乘之妙道﹐三教同源之心法。
上士行之不怠﹐
直超圣域﹐顿悟圆通﹐
形神俱妙﹐与道合真﹐
逍遥极乐﹐永劫不坏﹐
即大觉金仙之位也。

至道原来不易传﹐穷微究理了尘缘。
山头水降黄芽长﹐地下雷升白雪填。
慧月涓涓澄碧沼﹐玄风细细捲轻烟。
木性金情交相合﹐便是虚无太极圈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丹道修行论坛

GMT+8, 2024-10-29 08:32 , Processed in 0.057532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